她是《西游记》里片酬最高、花钱最多的演员。
剧中她仅有的四句台词,结果导演最终全都删掉了。
她是早早成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,把黄梅戏的发展和推广当作一生的追求,但偏偏在事业最辉煌时选择离开剧团。
今天咱们来聊聊《西游记》里的殷温娇,她的扮演者马兰,无论是在戏里还是戏外,都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地方。
01
《西游记》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,“人”这个元素反倒是出现得比较稀少。
尤其在女性角色上,多数都是“仙女”或者“妖女”。
最著名的女“人”,那非女王了得。
可还有一位普通的女性角色,虽然出场时间短暂,连一句台词都没有,但依然让观众记忆犹新。
她就是唐僧的妈——殷温娇。
《西游记》里的唐僧,老爸是陈光蕊,刚中状元,真是个英俊的青年。
唐僧的母亲殷温娇,那可是当时宰相殷开山的女儿,真的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。
按理说,唐僧应该是个生在富贵人家的人。
可他经历了十世的修行,这一世注定还得继续当和尚,完成取经的使命。
官家子弟条件优越,不见得愿意去当和尚受苦,只有经历变故才能让局势回归正轨。
所以,坏人杀了他的老爸,还抢了他妈,甚至连他父亲的身份也都给霸占了。
唐僧这个遗腹子,最后被他妈放在竹篮里,随波逐流,漂向那未知的远方。
殷温娇外表看上去娇弱,其实内心相当坚定。
古代女性结婚,讲究父母的意见和媒人的撮合。
可她是自己抛绣球,心仪的却是陈光蕊。
她实际上是掌握了自己的婚姻大权,没像书本上那样找个穷书生,而是挑了个状元。
这样的话,接下来的日子就能过得安心很多了。
后来陈光蕊遭遇了不幸的事情,当时她已经怀了身子。原本是想跟随丈夫一起去,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,她最终选择了依附于刘洪。
生完孩子后,陈光蕊担心刘洪会对孩子下手,便咬破自己的手指,写下孩子的身世,然后把孩子放进了江里。
唐僧长大后,正是依靠这份血书找到了母亲,还为父母伸张了正义,狠狠地惩罚了坏人。
殷温娇找回了儿子,看到复生的丈夫后,心中的牵挂终于放下,选择了了结自己的生命。
一个女人,或者说是一位母亲,痛苦而曲折的后半生被浓缩到短短3分钟,如何来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演殷温娇,成了导演杨洁的一大难题。
《西游记》里,很多角色都是从戏曲这门艺术中走出来的。
比如,扮演唐僧的迟重瑞可是个五代京剧世家的人;六小龄童就更厉害了,他是真正的“猴王世家”出身,老爹还是绍剧的猴王;而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则是昆剧的演员;车迟国王后的赵丽蓉老师是评剧出身;扮演观音的左大玢是个湘剧表演艺术家,真是不一般呢。
演温小姐的演员,自然得从戏曲圈里面挑选啦。
杨导演寻找了好一阵子,最后选择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。
02
马兰那时已经是亚洲闻名的 الفنان,档期排得满满的,得等到三年后才有空。
不仅出演费用贵得离谱,连时间都挤不出来去拍戏。
可别忘了,杨洁导演看了马兰的表演后,执意要她演殷小姐,真的是不遗余力啊。
按照行程安排,温小姐的戏就要开拍了。
那会儿马兰正在合肥演出,西游剧组能腾出来的时间也就只有短短的两天。
两天后就得离开大理边上的喜洲,奔向下一个拍摄地点。
时间紧得很,两头都赶时间,没办法,杨导只好让人去剧团谈谈。
终于谈妥了,就借一个晚上吧。
马兰在合肥演出结束后,马上就往北京赶,接着再从北京坐飞机去昆明。
到了喜洲时,脸上的妆还没来得及卸。
马上就得化妆,立马就得开拍。
戏拍好了,马兰总算能腾出时间吃顿饭,接着又得赶紧返回北京,就为了那3分钟的表演。
所以,大家便有了“千里借马兰”这话。
时间紧迫,任务却很繁重。
马兰基本上没什么时间休息和调整,几乎是瞬间就得投入到角色中去。
剧里她原本有四句台词,但最后都被导演删掉了。
光靠动作和表情,马兰就把温小姐前面的优雅富贵、后来的纠结不舍、对仇人的无奈和对儿子的思念都演绎得很到位。
她的脸蛋像满月一样圆润,双眼如波浪般灵动,嘴唇红润得像抹了朱砂,眉毛则修得像画一样精致。
她举手投足之间,眼神流转之时,欲言又止的瞬间,都是在演绎着戏。
人生就像一出大戏,每一场都得靠演技来撑场面。
这场戏,不仅展现了杨洁导演的独到眼光,还再次凸显了马兰的高超演技。
当年扮演男主的六小龄童,每集片酬只有70块。
听说马兰的片酬差不多相当于他六年的收入。
《西游记》的拍摄,不过是马兰艺术生涯中一个小小的插曲罢了。
她的拿手好戏是黄梅戏。
如今,大家对马兰的评价相当不错。
她被称作第二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!
紧随严凤英之后,她成为了黄梅戏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马兰今天取得的成就,不仅因为她和黄梅戏艺术的天生契合,更离不开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。
03
马兰,土生土长在安徽寿县。
1962年4月,我在安徽省太湖县出生,这个地方紧挨着湖北。
黄梅小调在这儿可火了。
我老爸是在我们这儿的黄梅剧团当舞台美工的,闲暇时他还喜欢写剧本。
后来他又去了本地的图书馆工作。
图书馆就成了马兰童年时光中最快乐的去处。
我妈是太湖县黄梅剧团的旦角,专门给青衣打下手。
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,马兰想不沾黄梅戏都难。
马兰是家里的老二,有一个哥哥,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。
父母的工资不高,勉强把四个孩子拉扯大。
一家六口挤在两间老旧的平房里,真是拥挤得不得了。
小马兰几乎没见过新衣服,大多都是穿她哥哥的旧衣服。
虽然经济状况挺差的,但小马兰却找到了她的精神寄托——黄梅戏。
作为剧团的家属,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免费看戏。
慢慢地,马兰变成了个小戏迷,接着,她开始在家模仿台上的演员“练功”。
作为剧团的演员,母亲明白学戏曲有多难,所以她其实不太想让女儿走这条路。
后来看到她这么坚持,母亲便开始一步一步教她基础的动作和唱腔。
1972年,马兰本有机会加入县剧团,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。
她就是想要争一口气。
经历了不少波折,终于在1975年10月,进入了省艺校专心学习黄梅戏表演。
马兰后来的成就,离不开她自身的聪慧与灵气,更和她当年对表演基本功的执着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由于入学晚,马兰的学习进展明显慢于同学们。
为了赶上同学们,天没亮她就早早跑到了树林里练嗓子。
晚自习一结束,她就溜到操场上练习身段、下腰、拿顶和踢毽子。
她全身湿透,腰酸腿疼,手臂也肿了,马兰却丝毫不在乎。
星空浩瀚,岁月匆匆,转眼五年如流水般过去了。
马兰虽然学有所成,但也开始善于迎合潮流。
变成了胖姑娘的马兰,接到的角色要么是丫鬟,要么是老太太。
毕业大戏快到了,马兰准备得可真充分。
第一出戏,班上的同学们都参与了,但就是没有马兰的角色。
老师跟她说,有个大戏要安排她当女主角呢。
马兰高兴得有些失神,完全没想到这其实只是老师的一个借口。
三个月过去了,剧子快要登台了,马兰还是没等到任何消息。
她永远铭记,得知无法上台演出的那天正好是她18岁的生日。
她连哭都不敢放声,只好在没人的地方狠狠踢了三脚门。
从那以后,她心里默默发誓:
我可不是那个没人要的演员,也不会一直这样下去的。将来我一定会比现在更出色。
短短一年内,马兰的身材就重新恢复了,她也顺势抓住了这个机会。
1981年,马兰跟随演出团队到香港,凭借她卓越的技艺和精彩的表演,获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和广泛赞誉。
尤其是在《女驸马》这部剧中,马兰饰演的冯素珍让人眼前一亮,真是美得让人赞叹不已。
她对角色的演绎简直是深入人心,把冯素珍那种复杂的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,让人非常感动。
特别是在《洞房》和《后宫》这两场戏中,马兰的表演真是有层次感,唱功和表演都很到位,观众们都忍不住鼓掌叫好。
香港《文汇报》对马兰的演出赞赏有加,不仅觉得她仪态万千,歌声也清脆动人,更对她的表演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
随后,马兰的事业如火如荼。
二十多岁时,她便成了安徽黄梅戏剧院的副院长。
一年里演出好几百场,有时一天要完成3到4场呢。
马兰唱到失声,甚至把大腿掐得青紫,也一定要把歌唱出来。
04
事业有成的马兰,也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。
1993年,马兰和著名作家余秋雨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
结婚后,马兰离开了安徽,迁往上海与丈夫共同生活。
她不再隶属于某个剧团,而是创建了自己的黄梅戏工作室。
虽说夫妻生活中难免有点小争吵,但他们从来没用过语言去伤害对方。
在余秋雨看来,妻子始终是那个给他带来积极支持的同伴。
1999年6月,马兰和她老公携手推出了《秋千架》,虽然观众很多,但演出的次数却不算频繁。
《秋千架》将古典人物与现代精神相结合,试图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黄梅戏,算是一种新鲜的尝试。
结婚这么多年了,依然没有孩子,但马兰的气质还是跟以前一样出众。
虽然近几年马兰在黄梅戏的舞台上不常露面,但她依然是那儿最吸引眼球的明星。
在马兰眼里,生命是不可重复的,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拥有独特性。
马兰这个人,既坦率又真诚,毫不做作,她用半辈子的时间来展现自己对黄梅戏艺术的独特追求。
财富牛配资-杠杆配资炒股-网上炒股开户-三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